首页>古诗词库>

辅成王周公摄政・那吒令

作者:郑光祖   朝代:

定华夷九鼎,得乾坤正刑;恰箫韶九成,放关雎郑声。

早春秋九令,入桑榆暮景。

金声鸣清庙钟,玉振响明堂磬,血食列俎豆牺牲。

这首诗是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全面解释。 首先,“定华夷九鼎,得乾坤正刑”表示中国的政治权力在九鼎象征的华夷地区,得到了天地正道的平衡和制约。华夷是指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区分,九鼎则是权力的象征。 “恰箫韶九成,放关雎郑声”描述了文化和社会状况。恰好的意思是完美无缺,箫韶是古乐名,关雎和郑声是指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这里表达了中国文化对音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时也强调了对高尚文化和道德的追求。 “早春秋九令,入桑榆暮景”描述了政策的实施和时间的流逝。春秋九令是指中国古代的九条政令,用于指导各地的行政和司法工作。桑榆暮景则是指时间流逝的比喻,表示人的一生和历史的变迁。 接下来的几句是对文化、祭祀和祭祀礼仪的描述,“金声鸣清庙钟,玉振响明堂磬,血食列俎豆牺牲”则是描绘了祭祀的场面和礼乐制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强调了平衡、多样性和和谐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尚文化和道德的追求。

定华 华夷 夷九 得乾 乾坤 坤正 箫韶 韶九 放关 关雎 雎郑 秋九 振响 响明 明堂

声鸣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