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

作者:傅翕   朝代: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

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

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

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

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

无心舍离于生死,涅槃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

般若无心明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

亦復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

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

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復遣。

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于“般若真源”的领悟和探索。般若真源是一种超越生死的智慧,它本质上是常净的,没有任何瑕疵或污点。生死根际则是虚微的,没有实质性的存在或意义。 诗人指出,真正的生死和般若是一体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试图在外部寻找生死和般若之间的联系,反而会违背它们的本质。如果心有分别,对生死有所执着,就会陷入诸苦的境地,无法解脱。 此外,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技艺的看法,认为对生死、般若的认识需要脱离妄想和颠倒梦想的束缚。对待生死应该无心、无执,般若应当在其中闪耀、指引,这才是真正的道途。同时也提醒人们,对般若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到它的本质中去。 最后,诗人强调了无心的价值,认为只有善解无心之理,才能治疗三有世界的各种疾病。在人生旅途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死和般若的理解和追求,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若真 真源 根际 际自 自虚 斯外 别于 于生 难竟 竟相 相追 今若 若事 事之 之为 为功 能归 空言 言语 两边 于生 若晖 若无 明照 无照 照无 言辞 是法 善解 解于 尽能 能治 行路 路难 路难 之而 来空

心若 若分 言语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