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相和歌辞 董逃行

作者:元稹   朝代: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

剜剜深脐脂燄燄,人皆数叹曰。

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膏销骨尽烟火死。

长安城中贼毛起,城门四走公卿士。

走劝刘虞作天子,刘虞不敢作天子。

曹瞒纂乱从此始,董逃董逃人莫喜。

胜负飜环相枕倚,缝缀难成裁破易。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

这是一首讽喻诗,讽刺了董卓(董逃)祸乱朝政的种种暴行,同时预示了当时战乱对国家和人民的严重危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全面解释: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描绘了董卓逃离长安的情景,兵器铿锵作响,士兵们忙碌奔波。 “剜剜深脐脂燄燄,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膏销骨尽烟火死”:描述了董卓的丑陋形象和残忍行为。人们都感叹他的残忍,但董卓却不记得自己曾经掠夺百姓的财富,使百姓生活困苦。 “长安城中贼毛起,城门四走公卿士”:战乱在长安城中爆发,公卿士人都四散逃走。 “走劝刘虞作天子,刘虞不敢作天子”:描述了当时一些人劝说刘虞称帝,但刘虞不敢接受。 “曹瞒纂乱从此始,董逃董逃人莫喜”:最后点明战乱开始于曹操篡位,警告人们不要像董卓一样作恶。 “胜负飜环相枕倚,缝缀难成裁破易”:战局变化无常,胜负交替,就像缝补的衣服容易破损一样难以预测。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以裁缝比喻治国之道,指出如果缺乏智慧和谋略,治国就会如同裁缝一样困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董卓的暴行和战乱的描绘,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要谨慎行事,以免造成更大的灾难。

董卓 忆年 年年 年取 长安 安城 城中 毛起 城门 门四 公卿 卿士 作天 敢作 作天 何况 况曲 能伸 伸巧 巧指 欲学 须准

长安 安城 城中 莫喜 曲针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