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前言

作者:童养年   朝代:

唐诗体制繁复。

前承乐府、古风,后启律诗、杂言,抒情、说理、敍事、写景,蔚为大观。

上自达官,下至隐逸,文士笔述,民间口传,遍地开花,丰富多彩。

它在中国诗坛上,也在世界诗歌史上,都占有并将永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唐、宋、元至明中叶以前,唐诗选本多,而全集少。

明中期以后,渐有人重视唐诗全集的编刻,便断代分期出书,流传极少。

如隆庆时吴管等《唐诗纪》,只成初唐、盛唐。

至清康熙四十五、六年间,纔开始根据胡震亨《唐音统籤》及钱谦益、季振宜连接编辑的《全唐诗集》(只有稿本。

初稿为不同版本的诗集拼成,有抄有刻,我曾写出目录,留备参考。

该稿现在台湾。

清内府旧藏是重抄稿本。

)综合改编成为现时仍在通行的《全唐诗》。

《全唐诗》共九百卷,收诗五万余首。

因时时急于求成,存在不少缺点错误。

近代有不昳,如刘师培、李嘉言等提出勘误和改编的意见,偶然也提到尚有可补之诗。

日本河世宁能早在我国韩隆时期进行《全唐诗》的辑逸工作,虽然所辑有限,又多属摘句,最后附李峤几首诗的校异,也还是值得欢迎的。

近半个世纪中,有罗振玉、王重民,包括最近舒学等,单从敦惶遗书中先后辑出唐人遗诗共约一百八十首。

只限于文士的雅言诗,而未收民间的口语诗,终令人对唐诗有不全之感。

我在较长时期,对全汉至隋诗、全唐诗,都留心辑补,随见随钞,各有积稿。

现中华书局以《全唐诗》先行再版,广征补遗。

最近一年多,我根据原辑加工,仅就手边可利用的书,加以钞补,五百五十余人,诗一千余首,摘句(一联一韵作为一句)二百三十以上,词三十一首,编为二十一卷。

现时的工作以补为主,但也以补带校。

如不事先反复细校,则又不知缺在何处。

多卷集的大家、名家,比较难补,而零句比全诗更难补。

古今学者中,虽对某一家某一集,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而竟不知何者可补,或虽补而反误。

明、清刻本中,误补者更多一些。

如《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张籍集》,极为错乱,有《臺城》及其他十题,共十七首,实为刘禹锡诗,《杨柳送客》等四首,为李益诗,竟大量收入。

席刻《唐诗百名家集》中,《马戴集》比《全唐诗》多出《早秋宿崔业居处》以下九首,皆为秦系诗,又席刻百家有《于邺集》,江标五十家小集有《于武陵集》。

《唐诗纪事》及《全唐诗》都分作二家,据《唐才子传》,武陵为邺之字,实为一人。

也有些诗。

见于两家以上,不能肯定为某一人诗者,保留诗题,文字出入较大者并存。

有此诗虽有疑问,如王维乐府诗等,也作为附录保存,留待后来学者参攷。

以上这些情况,都在诗前、诗后或诗人小传中,加以说明。

体例问题:现在略依原书凡例,如已有传的,就不再录,没有传而可以查到的,就畧补小传。

如暂时查不出,就参照原书前后人次,订其时代。

否则统依姓名笔划,集中放在「无世次」一卷之中。

本辑稿每诗后面,都注明出处。

所附小传及诗解等,大都引用原文,形式近于《宋诗纪事》。

原书补遗、歌谣、神仙等诗,也是如此。

不过有详、有略、也有遗漏,又多数不注出处。

这对以后校勘或改编《全唐诗》,有一定困难。

本辑稿破除以往惯例,不论帝王将相、朝野人士、妇女、僧道,都按时代先后排刊。

缺姓名而有时代,或有关人物可寻,也依照上例列入。

本辑稿略依《唐诗品彙》及《诗薮》、《唐音癸籤》所论,暂分为初、盛、中、晚。

五代十国补诗较多,(李调元《全五代诗》晚全唐诗于,缺漏还很多。

)题作《全唐五代诗续补遗》,也是可以的。

胡震亨对胡应麟的论述,比较佩服。

但初、盛、中、晚,具体细分,又不尽相同。

如应麟以李适、孙逖为盛唐,震亨改为初唐;应麟以包融为初唐,刘方平为中唐,震亨都改为盛唐;应麟以元载、苏涣为盛唐,震亨改为中唐;应麟以魏謩、孙元宴为中唐,震亨又改为晚唐;应麟以杜荀鹤、沈彬、陈陶、黄滔特为晚唐,震亨改为闰唐(即五代十国)。

而初、盛、中、晚之中,又各有先后,至于五代十国诗在《全唐诗》中混而不分,现也略依《全五代诗》并参照《五代史》、《十国春秋》加以区分。

本稿是继《全唐诗》原有补遗辑补的,故称《续补遗》。

笔者限于时间和水平,目前只能勉成此初稿,难免有误有漏,至于修改补充,更准确地加以排比,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努力。

童养年于安徽大学一九八○年四月。

广

唐诗 诗体 前承 承乐 乐府 古风 启律 律诗 大观 自达 达官 至隐 隐逸 文士 民间 间口 口传 地开 丰富 在中 中国 国诗 诗坛 也在 世界 界诗 诗歌 歌史 并将 极其 其重 重要 地位 至明 明中 中叶 叶以 以前 唐诗 诗选 而全 全集 集少 明中 中期 期以 重视 视唐 唐诗 诗全 全集 编刻 流传 传极 极少 如隆 隆庆 庆时 时吴 吴管 唐诗 诗纪 初唐 盛唐 清康 康熙 熙四 年间 开始 始根 胡震 震亨 及钱 钱谦 振宜 接编 编辑 全唐 唐诗 诗集 诗集 目录 留备 备参 参考 现在 在台 清内 内府 藏是 是重 综合 合改 改编 为现 现时 时仍 仍在 在通 通行 全唐 唐诗 全唐 唐诗 共九 九百 百卷 收诗 万余 余首 因时 时时 于求 存在 近代 师培 嘉言 和改 改编 意见 偶然 然也 也提 提到 到尚 可补 补之 之诗 世宁 能早 早在 国韩 韩隆 隆时 时期 进行 全唐 唐诗 辑逸 逸工 工作 然所 所辑 首诗 校异 也还 还是 是值 值得 得欢 世纪 纪中 振玉 重民 最近 近舒 舒学 从敦 书中 中先 诗共 共约 一百 限于 于文 文士 雅言 言诗 而未 未收 收民 民间 口语 语诗 唐诗 全之 长时 时期 全汉 汉至 全唐 唐诗 都留 辑补 随见 见随 现中 中华 华书 书局 局以 全唐 唐诗 先行 行再 广征 征补 最近 一年 原辑 辑加 加工 边可 可利 加以 千余 余首 一联 韵作 作为 一首 编为 一卷 现时 工作 作以 以补 补为 为主 也以 以补 补带 带校 事先 在何 何处 卷集 大家 名家 难补 比全 全诗 诗更 更难 难补 古今 今学 学者 者中 一家 一集 进行 行过 过专 专门 而竟 何者 者可 可补 补而 清刻 补者 者更 四部 部丛 丛刊 影印 印明 明刊 张籍 籍集 极为 及其 实为 禹锡 锡诗 杨柳 柳送 送客 四首 益诗 大量 量收 收入 席刻 唐诗 诗百 百名 名家 家集 马戴 戴集 全唐 唐诗 早秋 业居 居处 九首 皆为 为秦 席刻 刻百 百家 江标 小集 于武 武陵 陵集 唐诗 诗纪 纪事 全唐 唐诗 唐才 子传 武陵 陵为 实为 见于 于两 两家 家以 能肯 肯定 定为 诗者 保留 留诗 大者 者并 并存 维乐 乐府 府诗 也作 作为 录保 保存 留待 来学 学者 者参 都在 在诗 诗前 小传 传中 加以 现在 依原 原书 书凡 如已 再录 传而 而可 可以 以查 查到 小传 时查 就参 参照 照原 原书 书前 其时 时代 则统 统依 集中 中放 放在 世次 一卷 卷之 之中 都注 注明 小传 传及 及诗 诗解 大都 都引 原文 形式 式近 近于 宋诗 诗纪 纪事 原书 书补 也是 是如 改编 全唐 唐诗 一定 以往 论帝 将相 朝野 时代 代先 排刊 名而 时代 可寻 也依 依照 列入 唐诗 诗品 所论 为初 国补 补诗 代诗 全唐 唐诗 诗于 全唐 代诗 诗续 续补 也是 是可 可以 胡震 震亨 胡应 应麟 论述 佩服 尽相 相同 如应 应麟 麟以 为盛 盛唐 震亨 亨改 改为 为初 初唐 应麟 麟以 以包 包融 融为 为初 初唐 方平 平为 为中 中唐 震亨 亨都 都改 改为 为盛 盛唐 应麟 麟以 涣为 为盛 盛唐 震亨 亨改 改为 为中 中唐 应麟 麟以 以魏 宴为 为中 中唐 震亨 改为 应麟 麟以 以杜 杜荀 荀鹤 沈彬 陈陶 滔特 特为 震亨 亨改 改为 为闰 闰唐 而初 之中 至于 国诗 诗在 全唐 唐诗 现也 代诗 并参 参照 代史 加以 以区 全唐 唐诗 辑补 续补 者限 限于 于时 时间 间和 目前 能勉 至于 于修 修改 改补 补充 更准 准确 确地 地加 加以 以排 排比 待今 一步 努力 年于 于安 大学 一九 年四

后启 启律 律诗 抒情 开花 诗坛 诗歌 中叶 庆时 清康 康熙 宜连 时时 之诗 世宁 欢迎 单从 书中 一百 雅言 言诗 语诗 长时 中华 华书 可利 利用 细校 大家 一家 杨柳 益诗 诗百 秦系 系诗 百家 维乐 诗后 略依 书凡 其时 中放 之中 诗后 神仙 后校 略依 细分 方平 孙元 晚之 之中 略依 区分 和水 水平 童养 安徽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