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
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山用作人名意指踏实、稳重、出众、威严之义;
道用作人名意指正气凛然、抱负不凡、卓有成就;
上用作人名意指阳光、开朗、刻苦、努力之义;
应用作人名意指通情达理、光明洞彻之义;
接用作人名意指热情、有耐心、不断努力之义;
不用作人名意指不平凡、不一般、特别突出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