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毁形灭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此时乘隙行事,唾手而得,何苦毁形灭性,以求济其事乎?”
形用作人名意指漂亮、有风度、才高行洁之义;
性用作人名意指率性、有能力、有个性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