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
敛怨求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求用作人名意指有追求、有理想、坚持不懈之义;
媚用作人名意指花容月貌、乖巧可爱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