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鹊桥仙・轻风澹月

作者:刘辰翁   朝代: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

谁识小年初度。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

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这是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种寂寞凄凉的情境的感受和体验。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首句点明这是写对一去不复返的往昔岁月的追忆。从“轻风澹月”这一浓缩的平淡景语中,看得出作者带有秋凉的月色,轻拂衣襟,不图浓墨重彩,而是轻轻一描。这正是作者心境的表现,不作滞留的留恋,也不作过多的追忆,只是轻描淡写,带过而已。 “年年去路”二句,对“轻风澹月”作具体的描摹,点明时令,正是荷花凋谢、秋光老去的时候。这正是诗人离开人生团聚的时候,而且这样的光景年年如此,要向何处追溯呢?又明年何时再回来聚首呢?而这时突然“谁识小年初度”,不意中给词笔未有明示。“谁识”意谓只有自已才知道,才体会。可实际上是藏词之尾,是对“年年去路”的曲意深致。作者曾有“岁岁金莲脱去麻”的词句,这里又写“桥边曾弄碧莲花”,所以是双关语。“弄”字下得别致,将词情推向更深一层。 “悄不记、人间今古”,笔势一转,面对逝去的岁月,作者无法回忆更无须作痛苦的回忆了。于是作者心安理得地认定人生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这般了。而实际上是在巧妙地转折:年年月色是如此这般轻凉而澹澹的,人间离别是如此这般自然寻常的事体。这便逼出了下文新意。 “吹箫江上”两句,“弄”字与“吹箫”一呼应,“凌波”与“年年去路”一呼应,“凌波”又与“小年初度”暗相照应。“吹箫江上”出自楚辞《渔父》,“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外,不见有吹箫人。惟有庄周梦蝶的典故。作者曾有《蝶恋花·世事天公谁肯负》词云:“世事天公谁肯负。似笑从前,但欠吹箫侣。”暗示了人世如梦的苦闷之意。“微露”,是说细小的露珠儿。这一句的意思是:自己就象当年吹箫于江上的英俊少年一样,在如梦的人间世事中常常感到凄凉的况味。“凌波”,指女子行走的姿态,“曾步”即行步曾经过于此。此处与《迷神引·一叶舟轻》结尾处用“一川烟雨”衬托“凌波步”,意境寥廓悠远;似更有怀恋旧日、年华老去之感。这句字面上讲少年时代经过此处,而不直言为当年青年时期的原因;是为了与上句中“少年”呼应;也就暗示了正当作者从光阴易逝中感到怅惘凄凉的情绪。 “寒机何意待人归”,由于感情的跃动,由上句而看来人的归途情景。然而这何尝不是自况?人归是满怀惆怅,空等寒机;人去后寂寞小窗上斜雨更增添了凄清的气氛。“寒机”二字新创而又贴切传神。给人以情景会心之感。 此词借咏夜色而抒发对人生往事的深情眷念。以淡泊之笔写凄清之情思,境界寥廓悠远。词之妙处在于能从身边景物谈吐中透露出人世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便罢了,“何必黯然神伤于其间也”,这就在淡淡的感慨中感情跌宕起伏。

轻风 风澹 年年 小年 年初 初度 桥边 边曾 间今 今古 箫江 依约 约凌 凌波 波曾 曾步 寒机 机何 意待

轻风 碧莲 莲花 衣微 依约 约凌 凌波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