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

作者:沈亚之   朝代:

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

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

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

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

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这首诗是写一位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首联直接点明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和离开淮阳的背景。客子,本指寄居或暂居他乡的人,这里即指作者自己。淮阳,今属河南,诗题已言及,下文即由此展开。诗人离家已久,思乡之情缠绕不断,旅途中夜夜梦见自己回到淮阳,在梦中与亲人团聚。一个“别”字,突出了诗人离开淮阳时的情感。 “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颔联写诗人清晨离开淮阳的情景。水关,本指城池上开设的涵闸,这里代指城门。雾棹,本指早晨雾中行船,这里代指船只。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清晨送别的图景:诗人早早起来准备启程,城门在夜色中开启,雾中的船只缓缓驶出城外。这一联以实写与虚景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颈联写诗人对未来旅程的担忧和与亲人的约定。烟月,指烟雾朦胧的月色。诗人担心未来旅途的风波和烟月不能与亲人共享。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约定:无论未来遇到多少风波险阻,我们都会记住这美好的月色,共同回忆美好的时光。 “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尾联写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隐山、转濑是家乡的风景名胜。诗人曾经在隐山摇橹游玩,也曾在转濑上指点着远处的桅樯。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风光的怀念之情,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最后两句写诗人离开淮阳后对家乡特产的思念。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都是淮阳的特产和特色食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离开淮阳后对家乡特产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抒情主人公客居他乡的视角来描绘情感,通过对旅途、家乡山水、特产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歌也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淮阳 别梦 梦长 关开 开夜 雾棹 棹起 起晨 晨凉 月期 期同 风波 异行 隐山 山曾 蒲叶 叶吴 因书 书报 报惠 惠远 忆檀 檀郎

梦长 风波 惠远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