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作者:蒋璨   朝代: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欲过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长忆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未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西湖春景和往日游伴的深深怀念之情。 “三年枕上吴中路”。第三句“遣黄耳”的“黄耳”,借指代分别时的友人。黄耳,西汉陆贾的传人陆逊的曾孙,已不用。词人用了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与友人别离后的思念。“三年枕上吴中路”,就是他离别苏州时同友人经常梦见的归吴中之路,亦即今日送友人返吴中的道路。梦中与友人相会,醒后只有枕上残留的梦痕,往日的欢笑和今天的相思交织在一起,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遣黄耳、随君去”一句,把词人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维妙维肖。“欲过松江呼小渡”,词人想渡过松江去和友人相会,但他不愿惊动水上的鸥鹭,他只希望小船悄悄地过去,以免惊起鸥鹭,引起对方的注意。一个细节,将词人既欲与友人相会又怕对方惊诧的心理描绘得非常传神。接下去,作者想到:四桥(即苏州四桥)烟柳渡头,莫不是当年我游历经过的地方?这些地方都留下过我“老子经行处”的屐痕。这里以问句的形式表现出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忆。 下片以“辋川图上看春暮”一句过渡。“辋川图”在这里是指代苏州。“春暮”则是眼前的实景。“长忆高人右丞句”,这里借指友人来吴中时,词人还曾反复劝诱友人归隐之事。往事已难记忆,只是当时曾有一位友人也像词人一样地向往着辋川田园、吴中烟水,他也向往着归隐之生活。只是当时词人没有向对方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作个归期天未许”,今日思来,却是“天许”了。“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小蛮,白居易的歌妓舞女。此借指友人之妾。前六句意为:你行时所穿春衫,还是当年我曾为他裁缝的那种款式;而这些衫子上的针线香气,也曾被西湖的烟雨沾湿而存在其中哩!这几句寄托了词人要把家园建在西湖之畔的理想,结句可作豪放语观之。 这首词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感情深沉。尤其是通过人物而写景,是长调中不多见的作品。从修辞角度来赏析,这首词遣词造句颇为不俗。该词虽有明显的缺憾(如全篇仅前八句是动笔描绘,后四句似为虚笔申述),但也不失为一首佳作。 全词所写情事、地名及用典等大多虚假,只于结处透露了真实地点(苏州西湖),而于如何透露却不明确作交代。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至于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则颇有可商榷之处。 全词大致可分两片。前片为写景及怀人之笔,后片为抒情之语;但前片写景为虚笔,后片抒情为实笔。这又是此词的特色之二。当然,“情之所至,不拘常调”(《花庵词选》),也不必对之作过苛刻的解释。至于“欲渡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等句,则容易令人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船头坐地待天晴”之类的句子;在结构上则容易令人想起前后照应、贯穿等手法的作用来。然而如把这一点看成是艺术上的通病或弊病的话,则该点确乎有别于某些名作在艺术上出现的突出问题;所以我以为大可不必苛求于作者这方面的失误。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对于了解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等也是颇有裨益的。 总之,从这首词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在创作中善于摄取多方面的生活素材、自然景色等加以融会贯通;在艺术表现上则善于融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等手法;在艺术风格上则善于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在艺术结构上则善于用典故、化诗句等手法来加以贯穿、照应等;在语言表达上则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而又不露痕迹等。这些手法在当时都是颇为新颖别致的;因而从修辞角度来赏析这首词的内容

吴中 中路 随君 欲过 过松 松江 小渡 四桥 桥都 都是 子经 经行 行处 川图 归期 期天 天未 西湖 湖雨

随君 松江 鸥鹭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