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睡起晏坐

作者:白居易   朝代: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

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

澹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

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

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内心状态的诗,它描述了一个人在后亭午睡后起身的情景,以及他在此刻的心境变化。诗中运用了许多哲学和宗教概念,旨在传达一种无思无虑、虚静无为的境界。 首先,“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描述了午睡后的场景,即他躺在后亭中充分休息,醒来后起身时发现时间已经到了春末。这暗示了一种与外部世界无关的内在状态,即他不再受外界干扰,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描述了醒来后的感觉。他感到眼睛有些昏花,这是睡眠后醒来的一种常见感觉。但是,他内心没有任何思考或想法,这是一种内心平和、无欲无求的状态。 “澹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进一步描述了他的内心状态。澹寂指一种安静、平淡、无所求的状态,而归一性则是指回归本性的意思。虚闲则是指心灵空虚而闲适的状态,而遗万虑则是指摒弃一切杂念和思考。这些描述表明他达到了一个超越了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境界。 “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是诗中的高潮部分,表明他已经完全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不再将自我与外界分开看待。此时的心中没有任何可以比喻的事物,它已经超越了任何具体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最后,“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是对这种超越状态的定义。这里,“无有乡”指的是一个没有具体地点和界限的地方,也就是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而“不用处”则是指不再需要任何外在的支持或依靠的地方。这个地方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它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达到了一个纯粹的、超越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通过禅修或其他类似的方法,达到了一种超越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境界。它传达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追求内心平和、虚静无为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既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哲学和宗教信仰。

新觉 无思 一性 虚闲 是无 亦名 同归 归无 无异 异路

后亭 思心 心正 时心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