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诗偈 五十二

作者:庞藴   朝代:

学佛作梦事,不须论地狱。

天堂总越却,六识为僮仆。

心心无所住,处处尘不着。

五道绝人行,无心是极乐。

空裏见优昙,众生作桥彴。

这首诗的主题是佛教哲学,它描述了学佛作梦,天堂与地狱,以及心无所住、尘不着的境界。它强调了无心无欲、超越六识的重要性,以及众生在六道中的苦难和寻求极乐世界的必要性。 首先,“学佛作梦事”可能指的是学习佛法就像作梦一样,因为佛法是一种超越世俗理解的知识和智慧,需要深入思考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 “不须论地狱”可能表示佛法并不需要讨论地狱的存在与否,因为佛法关注的是解脱苦难和超越生死,而地狱只是六道轮回中的一个阶段。 “天堂总越却”可能表示佛法教导人们超越天堂的限制,因为天堂只是一个人间理想状态的象征,而佛法追求的是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极乐世界。 “六识为僮仆”可能表示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只是人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工具,而不是主宰人们心灵的主体。 “心心无所住,处处尘不着”这两句诗表达了心无所住、无执无着的精神境界,意味着人们应该超越一切束缚和执着,追求无上的自由和真理。 “五道绝人行,无心是极乐”这两句诗可能表示五道众生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正常行为和追求,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了贪欲和执着。相反,无心就是极乐的境界,意味着摆脱一切束缚和执着的人可以进入真正的极乐世界。 “空裏见优昙,众生作桥彴”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特殊的情景,其中优昙花在虚空中开放,而众生成了桥或桥彴(即桥或木筏),引导人们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这可能是比喻佛法如优昙花一样稀有而珍贵,而众生则起着桥梁的作用,引导人们进入真理和极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法的核心思想:超越生死、超越六道、追求极乐世界、无心无欲、无执无着的精神境界。它强调了佛法的神秘性和珍贵性,以及众生在佛法中的重要角色。

作梦 梦事 须论 论地 天堂 堂总 总越 识为 无所 处处 处尘 是极 极乐 见优 众生 生作 作桥

心心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