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子夜歌・视春衫、箧中半在

作者:彭元逊   朝代:

视春衫、箧中半在,浥浥酒痕花露。

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成雾。

临颍美人,秦川公子,晚共何人语。

对人家、花草池台,回首故园咫尺,未成归去。

昨宵听、危弦急管,酒醒不知何处。

飘泊情多,衰迟感易,无限堪怜许。

似尊前眼底,红颜消几寒暑。

年少风流,未谙春事,追与东风赋。

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伤春悲逝的感叹和身世飘零的凄凉。全词分为三叠,上两叠重在对情事的回顾,末叠则表达了伤春情绪和飘零之感。 上阕开头一句“视春衫、箧中半在,浥浥酒痕花露”,写词人无意中看到从箱子里取出来的那半件春衫,想起去年春日饮酒赏花,衣服上还残留着花露的香味。这是不经意的信手拈来,却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使词人的感情得以尽情流露。接着“恨桃李、如风过尽,梦里故人成土”二句,将词意滞留于伤春的情景中。春风中飘散的桃花李花是人见人爱的花,“人生几何,悼芳华如此而凄怆如彼乎?”就连词中那位主人公对花而愁、怨花而悲的形象也显得娇柔与俏皮。“梦里故人成土”一句内含的感情尤为复杂:既可理解为对已逝亲朋的怀思,也可理解为对已逝美好时光的怀念。 “临颍美人,秦川公子,晚共何人语?”这一句是对词意进一步的延伸。“颍”指颍水,春秋战国时期郑地,“秦川”则指富饶的秦地。这里用“美人”“公子”借代词人曾经游冶过的地方,并兼指美好的生活。紧接着词人言“晚共何人语”,则是对美好生活已经逝去的叹息。“对人家、花草池台”,是词人回忆中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首故园咫尺”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前后勾连的作用,也是对上片感情的一个总结。“未成归去”一句就包含着深重的痛苦和幽怨。 中阕开头“昨宵听、危弦急管,酒醒不知何处”,是对上层社会的昨日游冶生活的回忆,也是对上阕所叙感情的一个小结。词人酒醉醒来,只听得弦管急奏声犹响耳旁,而游冶的地方却已无处追寻。“临颍美人”、“秦川公子”等美好的形象已无迹于纸端,一腔怀旧情思只能深藏心底。“飘泊情多”二句是对词意的再次回顾与总结。在外漂泊生涯已成过去,感到无限的怅惘和惋惜。 下阕开头“似尊前眼底,红颜消几寒暑?”一句问得突兀:仿佛是作者突然有所领悟,而又在追忆着什么。接着便将这种追忆形象化、具体化:“年少风流,未谙春事,追与东风赋。”是说年轻时风流浪子般地寻欢作乐的生活已如梦初醒。这几句与上阕“危弦急管”一联前后呼应,同时也概括了词人纵情享乐的青年时代。 结尾“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二句点破主人公年龄已老大、飘零已久的悲凉身世。“巴山夜雨”这里借指故乡山水。“共君听雨”即听雨在君处之意。这句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包含着无限的哀感。同时又可解为词人虽然已值暮年,但对故乡山水依依眷恋之情依旧如故。词中所抒发的感伤情怀及流露出的飘零之感、归隐之意都很强烈而真挚。从这一点上说,这首词是一首“自然流转”而兼“顿挫沉着”(张炎《词源》卷下)之作。

如风 风过 过尽 梦里 临颍 颍美 秦川 川公 共何 池台 何处 无限 限堪 似尊 尊前 红颜 寒暑 年少 少风 风流 追与 与东 风赋 君老 老巴 巴山 共君 君听 听雨

如风 颍美 秦川 花草 怜许 红颜 少风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