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永遇乐・紫陌长安

作者:辛弃疾   朝代: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

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

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

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

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

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

这首词写惜别思归。上片以慨叹时光飞逝,年华易老,抚今思昔,不胜感慨。下片写远行友人之别,嘱托片语赠别。词人思归而不得,雄风如厉,愁怀溢卷,便要寄诗书而诉苦衷,不料知己友人又是怎样把他看作掌上明珠般的器重了,自己已约定脚夫待发。这一切才都成为往事了。本词不仅在于高妙的词藻和无间的衔接上达到完美的统一,而且还具有两种各自独立又彼此关照的两个意境的内在关系,创造了各自的典型环境。作者的写实与艺术的典型,是在真挚感情之下,给读者一种思想及艺术的美感,真切自然。上片追忆青年游子初去长安的英爽豪迈之情。下片写暮年居家的感慨,情景相生,抒发惜别之情。此词写得非常苍凉浑厚,它虽然通篇不离“情”字,而感情的强烈却不是悲悲切切、凄凄婉婉的儿女情长,而是一派高昂的气派、奔放的豪情。将晚唐五代以来温庭筠词中艳丽旖旎之气陈于当场;表现了豪迈、奔放、活泼的时代特色。可谓杜牧之后继之作,诚非浪言。明人顾起纶《笔谈》亦云此词之风流豪爽可比于张孝祥的《六州歌头》。故为宋怀古诗中可传世之作。这首词笔势纵横奔放,在豪放中寄寓着厚实的悲壮。以境界开阔宏丽为特色,可以作为大家宋词中词风迥异的一例。它最适宜朗诵而不宜慢唱。读来如行云流水,听来如金声玉振。此词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善于描绘气势和转折起伏的胸怀、口吻。通篇用典故多而贴切自然,笔力雄健劲拔。 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归隐之作,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隐的赞赏、劝勉之情。上片以长安为“紫陌”的繁华都会与“花”的象征,与“少年”的“无限歌舞”欢乐形成对比;下片写友人归隐后的清苦生活和词人对友人的劝勉。“白发怜君”三句是说人生易老而功业无成,“问君知否”三句是劝友人隐居并非忘世之意。“细思量”二句承前,悲欢如梦,“觉来总无寻处”,把悲欢之怀写得虚无缥缈而又无处不在寻处,用佛家“万象皆幻觉”之意言志;下片是鼓励友人面对现实要有旷达超脱之襟怀。词中的“白羽千般”则与前述长安歌舞春色相应;“青琐燕居”乃自谦辞。“问征夫”诸句则劝友人隐居之必要;“向君道”三句是说功成名就之后要激流勇退之意。全词笔力雄健,意境开阔;苍凉中见豪放,奔腾中有抑扬;用典贴切自然;情景兼美,韵致流溢。 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归隐之作的名篇之一。它之所以成为名篇,不仅在于高妙的词藻和无间的衔接上的完美统一;而且还具有两种各自独立又彼此关照的两个意境的内在关系;即拟想老朋友在归隐之后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并从中透露出对友人的劝勉和关怀。作者的写实与艺术的典型在真挚感情之下融为一体,给读者一种思想及艺术的美感。 这首词通篇写景寄情,即景抒情,将送别之作与归隐之情自然地融为一体。“紫陌”二句写长安春色迷人。“紫陌”指京师道路洒扫干净的大路。“长安”代指京城。“看花年少”,用“看花”二字极形象地描绘出少年得意、春风得意的神态。“无限歌舞”,则既是对京师春色的进一步具体描绘;也是对“看花年少”这一具体历史时代背景的概括性的描写。“白发怜君”三句是说友人将归隐田园躬耕自资而感到同情与怜悯。“白发怜君”四句是词人设想归隐田园后可能的生活情况:田园生活幽静而富有诗意;垂钓溪边、饮酒作乐、寄意山水等;同时又含有对友人的规劝之意。“问君知否”三句是劝友人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