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六幺序

听说罢魂离了壳,现放着祸灭身,将袖梢儿韫不住啼痕。

好教我去往无因,进退无门,可着俺那埚儿里人急偎亲?孤孀子母无投奔,赤紧的先亡过了有福之人,耳边厢金鼓连天振,征去冉冉,土雨纷纷。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幺篇

那厮每风闻,胡云。

道我"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恰便似倾国倾城的太真";兀的不送了他三百僧人?半万贼军,半霎儿敢剪草除根?这厮每于家为国无忠信,恣情的掳掠人民,更将那天宫般盖造焚烧尽,则没那渚葛孔明,便待要博望烧屯。

(夫人云)老身年六十岁,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旦云)孩儿有一计,想来只是将我与贼汉为妻,庶可免一家儿性命。

(夫人哭云)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洁云)俺同到法堂上两廊下,问僧俗有高见者,俺一同商议个长便。

(同到法堂科)(夫人云)小姐却是怎生?(旦云)不如将我与贼人,其便有五:。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后庭花

第一来免摧残老太君;第二来免堂殿作灰烬;第三来诸僧无事得安存;第四来先君灵柩稳;第五来欢郎虽是未成人,(欢云)俺呵,打甚么不紧。

(旦唱)须是崔家后代孙。

莺莺为惜己身,不行从着乱军:渚僧众污血痕,将伽蓝火内焚,先灵为细尘,断绝了爱弟亲,割开了慈母恩。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柳叶儿

呀,将俺一家儿不留一个龆龀,待从军又怕辱没了家门。

我不如白练套头儿寻个自尽,将我尸榇,献与贼人,也须得个远害全身。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青歌儿

母亲,都做了莺莺生忿,对傍人一言难尽。

母亲,休爱惜莺莺这一身。

你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嫌煞

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

非是书生多议论,也堤防着玉石俱焚,虽然是不关亲,可怜见命在逡巡,济不济权将秀才来尽。

果若有出师表文,吓蛮书信,张生呵,则愿你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

(并下)。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叨叨令

浮沙羹,宽片粉添些杂糁。

酸黄齑。

烂豆腐休调啖,万余斤黑面从教暗,我将这五千人做一顿馒头馅。

是必休溪了也么哥!休误了也么哥!包残余肉把行盐蘸。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倘秀才

你那里问小僧敢去也那不敢。

我这里启大师用咱也不用咱。

你道是飞虎将击名播斗南;那嘶能淫欲,会贪婪,城何以堪!。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滚绣球

我经文也不会谈,逃禅也懒去参;戒刀头近新米钢蘸,铁棒上无半星儿土渍尘缄。

别的都僧个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则会斋的饱也则向那僧房中胡淹,那里怕焚烧了兜率伽蓝。

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右勇无惭。

(末云)他倘不放你过去如何?(惠云)他不放我呵,你放心!。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白鹤子

着几个小沙弥把幢幡尘盖擎,壮行者将杆棒镬叉担。

你排阵脚将众僧安,我撞钉子把贼兵米探。

国学取名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王实甫(wángshífǔ)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诗人简介

本  名:王实甫
别  称:王德信
字  号:实甫
所处时代:元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大都(今北京市)
出生时间:1260年
去世时间:1336年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