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一

瞅一瞅古都都翻了海波,晃一晃厮琅琅震动山岩;脚踏得赤力力地轴摇,手扳得勿刺剌天关撼。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耍孩儿

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煞成不厌天生敢。

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您惹草拈花没掂三。

劣性子人皆惨,舍着命提刀仗剑,更怕甚勒马停骖。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二

我从来欺硬怕软,吃苦不甘,你休只因亲事胡扑掩。

若是杜将军不把干戈退,张解元干将风月提,我将不志诚的言词赚。

倘或纰缪,倒大羞惭。

(惠云)将书来,你等回音者。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收尾

您与我助威风擂几声鼓,仗佛力呐一声喊。

绣旗下遥见英雄俺,我教那半万贼唬破胆。

(下)(末云)老夫人长老都放心,此书到日,必有佳音。

咱"眼观旌节旗,耳听好消息。

"你看"一对书札逡巡至,半万雄兵咫尺来。

"(并下)。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仙吕/赏花时

那厮掳掠黎民德行短,将军镇压边庭机变宽。

他弥天罪有百千般。

若将军不管。

纵贼寇骋无端。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幺篇

便是你坐视朝廷将帝主瞒。

若是扫荡妖氛着百姓欢,干戈息,大功完。

歌谣遍满,传名誉到金銮。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中吕/粉蝶儿

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逃生。

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张看瑞合当钦敬。

当日所望无成;谁想一缄书倒为了媒证。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醉春风

今日个东阁玳筵开,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薄衾单枕有人温,早则不冷、冷。

受用足宝鼎香浓,绣帘风细,绿窗人静。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脱布衫

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隔窗儿咳嗽了一声,(红敲门科)(末云)是谁来也?(红云)是我。

他启朱唇急来答应。

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幺篇

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

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末云)"既来之,则安之。

"请书房内说话。

小娘子此行为何?(红云)贱妾奉夫人严命,特请先生小酌数杯,勿却。

(末云)便去,便去。

敢问席上有莺莺姐姐么?(红唱)。

国学取名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王实甫(wángshífǔ)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诗人简介

本  名:王实甫
别  称:王德信
字  号:实甫
所处时代:元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大都(今北京市)
出生时间:1260年
去世时间:1336年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