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三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四

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五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六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髮。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蚝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鬬以怪自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骍。

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幷。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 一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

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

犬鸡俱上屋,不復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

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

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 二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

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

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答柳柳州食虾蟆

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

强号为蛙蛤,于实无所校。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疱。

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敎。

我弃愁海滨,恒愿眠不觉。

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

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

虽蒙句践礼,竟不闻报效。

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

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

而君復何为,甘食比豢豹。

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

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棹。

别赵子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

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

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

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

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

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鬚。

蚌蠃鱼鼈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

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

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

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

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智能取名
名字打分
热门工具推荐

韩愈(hányù)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诗人简介

本  名:韩愈
别  称:昌黎先生、韩吏部、韩昌黎、韩文公
字  号:字退之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768年
去世时间:824年12月25日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