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三章明心相实相

作者:傅翕   朝代: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

虽復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

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復常应实无形。

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

正觉此之(《宗镜录》卷二九作「觉此」)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

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宁。

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

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

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

于兹六情随念灭,即是真了湼槃城。

行路难,路难无往復无还。

贪嗔不在于内外,亦復的不在中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哲理化的心理理解。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这两句诗首先表达了心相的微妙和奇妙之处,它不是由任何物质制作或产生的,也不是由任何颜色或形式构成的。 "虽復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虽然心相是平静的,但并非以物质的形式存在,它可以像平凡人一样普通,也可以像圣人一样神圣。 "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復常应实无形。"这个灵性没有形状却能经常感应,虽然经常感应,但它实际上是没有形状的。 "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心性既没有来也没有去,无论我们的想法如何改变或流转,实际上都没有停歇。 "正觉此之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这里的“正觉此之真常觉”意味着了解真正的永恒感觉。 "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宁。"这句诗指的是教导人们通过理解这些真理来克服妄想和偏见,并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安宁。 "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这里指的是通过广泛地讲述菩提和各种行为来解释这两个法则是声音的表现。 "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通过理解和认知这些声音的性质和处理方法,三毒烦恼不会充盈。 "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此外,诗中还提到了通过明智的认知来达到五阴皆空寂,用无生的智慧控制六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强调了内心的微妙性和无常性,同时阐述了真正的自我感知、理解和控制的重要性。这首诗还提供了处理欲望、愤怒、贪婪和悲伤等情绪的指导方法。在《宗镜录》的语境中,它还被用于说明佛法的修行方法和教导众生通过冥想和正念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