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五代史宦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   朝代: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藉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这首诗是在讨论宦官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以及这种危害的根源。它指出,宦官在皇帝身边工作,由于他们近身而熟悉,他们的心思专一而坚韧,能够通过小恩小惠取得皇帝的信任并控制他。一旦取得信任,他们就开始利用这种权力,使得忠臣和学者在朝廷的地位变得疏远,而皇帝的权力也变得越来越孤立。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使得惧怕祸患的心越来越切,而宦官的控制则越来越牢靠。这使得国家安危取决于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可能隐藏在帷帘之后,使得原本被视为可以依靠的人反而成为祸患。如果这种祸患变得严重,宦官甚至可能导致国家灭亡,自身丧命,并且让奸臣和宦官得以利用这种局势而起事。因此,自古以来宦官的祸害常常如此,不仅仅是一代的问题。诗人认为,作为君主,不应该让宦官在朝廷中培养祸害,而应该警惕他们的影响。这是因为宦官对君主的迷惑和控制是逐渐积累形成的趋势。即使是对于女色的迷惑,如果及时觉悟并摆脱,也还来得及。但宦官对国家的危害却难以摆脱,就像唐朝昭宗时期的情况一样。因此,“深于女祸者”指的是这种情况。因此,人们必须对此保持警惕。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