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放鹤亭记

作者:苏轼   朝代: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閒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閒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復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与山人张君在彭城山水的经历,以及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看法。文章通过描绘山人的草堂被水淹,迁至东山之麓,发现新境地并建造亭子,以及山人养的鹤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林遁世之士的赞美。 作者在文章中引经据典,通过《易》和《诗》中对鹤的描述,来比喻贤人君子,强调隐居之乐与南面之君的荒惑败乱不同。同时,作者也通过卫懿公和刘伶、阮籍等人的例子,说明了隐士即使放纵也会得到保全真我,而南面之君却可能因此而亡国。 山人欣然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并作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文章以鹤归东山结尾,寓意隐居之乐可以长久留存。最后,作者记录了作此记的时间和地点,为文章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对隐居之乐的深入思考和赞美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山人张君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熙宁 年秋 彭城 云龙 龙山 张君 君之 及其 明年 迁于 居之 之东 山之 之麓 而望 得异 异境 于其 彭城 城之 之山 冈岭 岭四 四合 隐然 然如 其西 而山 夏之 之交 际天 秋冬 冬雪 千里 风雨 明之 之间 仰百 百变 而善 善飞 旦则 则望 望西 西山 山之 而放 纵其 其所 所如 立于 于陂 翔于 于云 山而 而归 名之 之曰 放鹤 时从 从宾 宾佐 往见 见山 于斯 而乐 乐之 而告 告之 之曰 隐居 居之 之乐 之君 未可 可与 与易 易也 鸣鹤 鹤在 子和 和之 鹤鸣 鸣于 于九 九皋 于天 盖其 其为 清远 超然 然于 于尘 之外 以比 比贤 隐德 德之 之士 而玩 玩之 宜若 益而 而无 然卫 卫懿 懿公 好鹤 鹤则 其国 公作 卫武 武公 公作 以为 无若 阮籍 籍之 全其 其真 真而 而名 之君 清远 放如 如鹤 鹤者 好之 之则 其国 而山 山林 世之 之士 能为 而况 况于 于鹤 观之 其为 为乐 乐未 未可 可以 以同 而语 语也 忻然 然而 乃作 作放 放鹤 招鹤 鹤之 之歌 歌曰 鹤飞 兮西 西山 山之 翔而 兮择 择所 所适 翻然 将集 集兮 何所 所见 然而 于涧 之间 间兮 而履 履白 白石 鹤归 归来 来兮 山之 耕而 其余 余以 归来 来归 归来 来兮 西山 可以 月初 放鹤

熙宁 彭城 大水 云龙 龙山 君之 之草 水落 之东 山之 之麓 彭城 城之 之山 然如 大环 之亭 夏之 一色 风雨 山之 时从 斯亭 乐之 之乐 之君 子和 和之 清远 超然 宜若 之君 清远 放如 好之 山林 世之 忻然 之歌 山之 矫然 山之 月初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