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词库>

纵囚论

作者:欧阳修   朝代: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復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这首诗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它讨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道德和刑罚的态度和行为,指出虽然小人常常犯罪并因此遭受刑罚,但他们仍然有很多对道德观念缺乏认识和认同的,对此的痛恶仍然深刻。另一方面,即使给予小人很多恩德和照顾,也无法使其真正理解并尊重道德,无法使他们对人性和公正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和不切实际,将人类道德情感和对生命尊严的尊重等同于“施恩德”这种浅显易见的策略。诗人呼吁,正确的对待方法应该是“杀人者皆不死”,不能将此作为天下常法。这也是一种公正、仁爱和明智的表现,强调对生命和人权的尊重,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不公。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唐太宗的批评。唐太宗在历史上以仁慈和明智著称,但他在这首诗中被批评为过于轻信小人,对他们的犯罪行为过于宽容和纵容。这种做法不仅无法使他们改过自新,反而会导致他们更加猖狂和不负责任,从而对整个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诗人认为,一个真正的君主应该懂得对生命和人权的尊重,不应该用任何方式来侮辱他们的尊严。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君子和小人、恩德和人性的深入探讨,表达了对公正、仁爱和明智的追求,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它提醒我们,一个真正的社会应该以公正、仁爱和明智为基础,而不是以暴力和不公为手段。

信义 义行 行于 于君 施于 入于 之尤 者也 以义 而视 如归 子之 之尤 尤难 难者 者也 方唐 唐太 太宗 宗之 百余 还家 约其 其自 自归 归以 以就 是以 以君 子之 之难 难能 之尤 尤者 者以 以必 必能 能也 及期 自归 归无 是君 子之 之所 所难 之所 所易 易也 近于 及施 施恩 恩德 德以 以临 临之 变而 而为 为君 盖恩 恩德 德入 之深 而移 之速 如是 是者 太宗 宗之 之为 所以 以求 名也 然安 纵之 意其 其必 必来 来以 以冀 所以 以纵 纵之 纵而 意其 其自 自归 归而 而必 所以 意其 其必 必来 来而 而纵 纵之 意其 其必 交相 名也 施恩 恩德 德与 信义 义者 太宗 宗施 施德 德于 于天 为极 之恩 如归 而存 存信 信义 通之 之论 论也 然则 则何 何为 为而 而可 纵而 而来 来归 之无 纵之 则可 为恩 恩德 德之 之致 致尔 必无 无之 之事 事也 纵而 而来 来归 归而 可偶 一为 为之 之尔 为之 者皆 是可 可为 为天 之常 常法 可为 为常 常者 其圣 之法 是以 以尧 之治 立异 异以 以为

幸生 子之 太宗 宗之 约其 子之 子之 施恩 之深 太宗 宗之 然安 意其 意其 意其 之情 意其 之心 施恩 太宗 宗施 之恩

诗词取名器
姓名测试
热门工具推荐
本周女孩取名热门字
本周男孩取名热门字